《难经》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,其第四十二难关于”五脏六腑之门户”的论述,揭示了2000年前古人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深刻认知。这段经文,不仅构建起中医脏腑学说的核心框架,更暗含与现代解剖学相印证的科学性。本文将带您逐字解析这一经典篇章,探究其超越时代的医学智慧。

一、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原文:
曰:人肠胃长短,受水谷多少,各几何?
然:胃大一尺五寸,径五寸,长二尺六寸,横屈,受水谷三斗五升,其中常留谷二斗,水一斗五升。小肠大二寸半,径八分、分之少半,长三丈二尺,受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、合之大半。回肠大四寸,径一寸半,长二丈一尺,受谷一斗,水七升半。广肠大八寸,径二寸半,长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合、八分合之一。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,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、八分合之一。此肠胃长短,受水谷之数也。
肝重四斤四两,左三叶,右四叶,凡七叶,主藏魂。心重十二两,中有七孔三毛,盛精汁三合,主藏神。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,主裹血,温五脏,主藏意。肺重三斤三两,六叶两耳,凡八叶,主藏魄。肾有两枚,重一斤一两,主藏志。
胆在肝之短叶间,重三两三铢,盛精汁三合,胃重二斤一(二)两,纡曲屈伸,长二尺六寸,大一尺五寸,径五寸,盛谷二斗,水一斗五升。小肠重二斤十四两,长三丈二尺,广二寸半,径八分、分之少半,左回叠积十六曲,盛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、合之大半。大肠重二斤十二两,长二丈一尺,广四寸,径一寸,当脐右回十六曲,盛谷一斗,水七升半。膀胱重九两二铢,纵广九寸,盛溺九升九合。
口广二寸半,唇至齿长九分,齿以后至会厌,深三寸半,大容五合。舌重十两,长七寸,广二寸半。咽门重(十)十二两,广二寸半,至胃长一尺六寸。喉咙重十二两,广二寸,长一尺二寸,九节。肛门重十二两,大八寸,径二寸大半,长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合、八分合之一。
二、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原文翻译
问:人体肠胃的长度、容纳水和食物的容量各是多少?
答:
胃
形态:周长一尺五寸(约34.5厘米),直径五寸(11.5厘米),长二尺六寸(约59.8厘米),呈弯曲状
容量:可容纳水和食物共三斗五升(约70升),其中常存留食物二斗(40升)、水一斗五升(30升)
小肠
形态:周长二寸半(5.75厘米),直径约八分少半(1.84厘米),长三丈二尺(约7.36米)
容量:容纳食物二斗四升(48升)、水六升三合大半(约13升)
大肠(回肠)
形态:周长四寸(9.2厘米),直径一寸半(3.45厘米),长二丈一尺(约4.83米)
容量:容纳食物一斗(20升)、水七升半(15升)
广肠(直肠)
形态:周长八寸(18.4厘米),直径二寸半(5.75厘米),长二尺八寸(64.4厘米)
容量:容纳食物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(约19.1升)
总计:
消化道总长五丈八尺四寸(约13.44米)
总容量为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(约175.3升)
五脏六腑解剖数据
器官 重量 形态特征 功能
肝 四斤四两(约1062.5克) 左三叶,右四叶,共七叶 藏魂
心 十二两(450克) 内部七孔三毛,含精汁三合(600毫升) 藏神
脾 二斤三两(约537.5克) 扁平宽三寸(6.93厘米),长五寸(11.55厘米),附散膏半斤(125克) 统血、温养五脏,藏意
肺 三斤三两(约793.8克) 六叶两耳,共八叶 藏魄
肾 两枚共一斤一两(约281.3克) — 藏志
胆 三两三铢(约50.6克) 位于肝短叶间,含精汁三合(600毫升) 储胆汁
膀胱 九两二铢(约141.2克) 纵宽九寸(20.79厘米) 储尿液九升九合(1980毫升)
头颈部解剖数据
口腔
口宽二寸半(5.75厘米)
唇至齿长九分(2.07厘米)
齿后至会厌深三寸半(8.05厘米),最大容量五合(1000毫升)
舌
重十两(375克),长七寸(16.1厘米),宽二寸半(5.75厘米)
咽喉
咽门重十二两(450克),宽二寸半(5.75厘米),至胃长一尺六寸(36.8厘米)
喉咙重十二两(450克),宽二寸(4.6厘米),长一尺二寸(27.6厘米),分九节
肛门
重十二两(450克),周长八寸(18.4厘米),直径二寸大半(约6.9厘米),长二尺八寸(64.4厘米)
关键注释
度量衡换算(汉代标准):
1尺≈23.1厘米,1寸≈2.31厘米
1斤≈250克,1两≈15.6克,1铢≈0.65克
1斗≈20升,1升≈200毫升,1合≈20毫升
三、现代解剖对比:
肠道总长:现代成人消化道全长约6-9米(《难经》记载13.44米),差异源于测量方法(离体拉伸 vs 活体自然状态)
心脏结构:文中“七孔三毛”或指腔静脉、肺动脉等开口及瓣膜结构
四、学术争议:
“散膏半斤”:多认为指胰腺,但汉代解剖未明确区分
“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”:总容量约19.1升,远超直肠实际储存能力,可能包含全结肠内容物
五临床意义
诊断参考:腹胀时对比“胃容三斗五升”,可判断积食程度
针灸依据:如“喉咙九节”对应现代颈椎分节,指导天突、廉泉等穴位定位
此篇内容综合考据了历代医家注本及现代解剖数据,力求在古典文献与现代科学间建立清晰对照。建议临床应用中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