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难经》第三十一难主要探讨三焦的功能、位置及作用,是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学说的重要内容。以下为原文及译文解析,结合多个版本的注释与学术观点综合整理:

《难经》第三十一难原文
曰:三焦者,何禀何生?何始何终?其治常在何许?可晓以不?
然: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
上焦者,在心下,下膈,在胃上口,主内而不出。其治在膻中,玉堂下一寸六分,直两乳间陷者是。
中焦者,在胃中脘,不上不下,主腐熟水谷。其治在脐傍。
下焦者,当膀胱上口,主分别清浊,主出而不内,以传导也。其治在脐下一寸。故名曰三焦,其府在气街。一本曰冲。
译文解析
三焦的定义与功能
原文: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”
解析:三焦是人体水谷运行和气血生成的通道,贯穿全身气机活动。它分为上、中、下三部分,分别负责不同生理功能。
上焦的定位与作用
原文:“上焦者,在心下,下膈,在胃上口,主内而不出。其治在膻中。”
解析:上焦位于横膈以上,包括心肺,主要功能是接纳和宣发水谷精气(如呼吸与气血输布),其治疗穴位在膻中(两乳连线中点)。
中焦的定位与作用
原文:“中焦者,在胃中脘……主腐熟水谷。”
解析:中焦位于胃脘部(脐上四寸),负责消化食物,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(如营卫之气),其治疗穴位在脐旁(如天枢穴)。
下焦的定位与作用
原文:“下焦者,当膀胱上口……主出而不内,以传导也。”
解析:下焦位于脐下至膀胱,主司排泄,分别清浊(如尿液与糟粕),其治疗穴位在脐下一寸(如关元穴)。三焦的“府”位于气街(气冲穴附近),是气机汇聚之处。
三焦的生理特点
气机枢纽:三焦通过“府在气街”(气冲穴附近)汇聚气机,协调全身气化活动。
功能协同:
上焦“主内而不出”,中焦“主腐熟”,下焦“主出而不内”,体现了三焦在代谢中的递进分工。
三焦与营卫气血运行密切相关,上焦主卫气宣发,中焦化生营血,下焦排泄浊气。
关键术语解释
膻中:位于胸部正中,属任脉,是上焦气机调治的重要穴位。
气街:指气冲穴所在的区域,为三焦之府,与气机运行密切相关。
总结
第三十一难系统阐述了三焦的解剖位置、功能分工及治疗穴位,强调其在气机运行和水谷代谢中的枢纽作用。上、中、下三焦各司其职,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、吸收与排泄,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功能分区的结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