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难经》第五十三难完整原文及译文解析

《难经》第五十三难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,讨论了五脏传变的规律与预后的关系,即按相生关系传变的预后好,按相克关系传变的预后差。

一、《难经》第五十三难原文:

【原文】五十三难曰:经言七传[1]者死,间藏[2]者生,何谓也?

然:七传者,传其所胜也;间藏者,传其子也。何以言之?假令心病传肺,肺传肝,肝传脾,脾传肾,肾传心,一藏不再伤[3],故言七传者死也。间藏者,传其所生也。假令心病传脾,脾传肺,肺传肾,肾传肝,肝传心,是母子相传,竟[4]而复始,如环无端,故言生也。

[注释][1]七传:七,古与“次”通,依次的意思。七传,即次传,依次相传的意思。[2]间藏:间,间隔的意思。五行按相克的顺序排列,则为金、木、土、水、火,那么间隔一脏或二脏就为相生之脏。[3]一藏不再伤:伤,伤害,这里指再次受病。即每一脏不能再次受病。如次传,肝病传脾,循环一周后,又传至肝,是肝脏再次受病。[4]竟:尽、终止的意思。

二、《难经》第五十三难译文:

第五十三问:医经上说,五脏疾病属于次传的预后差,属于间脏的预后好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

答:所谓次传,也就是依次传给相克的脏;所谓间藏,也就是依次传给相生的脏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假使心病传给肺,肺又传肝,肝又传脾,脾又传肾,肾又传心,每一个脏不能再次受病,所以说次传的预后多不良。间藏,是依次传给相生的脏,假使心的病变传给脾,脾的病变传给肺,肺的病变传给肾,肾的病变传给肝,肝的病变传给心,是母脏与子脏之间的传变,邪势每传每减,而循环如同圆环一样没有端口,终而复始,所以说这样的传变预后多良好。

三、《难经》第五十三难解析

结合50难所论,可知本难的“次传”,传递的是贼邪,脏与脏之间本是相互制约的关系,又加上邪势较盛,故病变一般较重;“间藏”,传递的是虚邪,脏与脏之间本是相互生养的关系,并且邪势轻微,故病变一般较轻。

此外本难所论一脏为病,而传变以及它脏,传一传二,传三传四,似乎五脏皆病,在论述次传之时,竟然周而复始,如环无端,让人不可思议。所以近代名贤张山雷对此也觉不合情理,认为应该理解为“盖亦论其大要而已。非谓患病者固皆如是也。”

发表评论